你好呀!
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:长大以后,尤其是当妈以后,常常感叹日子过得太快了,时间都去哪儿了呢?怎么一转眼已经是2022了?前几天写日期,顺手写了个2012,被提醒才发现写错了,不禁自嘲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就好了。
十年前的夏天,小易不到一岁,我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忙乱中。娃儿还在肚子里的时候,随着肚子日趋圆润,我跟队友吐槽最想趴着睡觉,他开玩笑说可以在马路上掀开一个窨井盖把肚子放进去,当街实现“趴平”的心愿。从那以后路上看见井盖不由默默多看两眼,盼望早日“卸货”,至少行走坐卧不至于太困难。等到“卸货”以后,才深刻体会到前辈妈妈们所言不虚:比起随时吃喝拉撒的小婴儿,还是装在肚子里“带球走”比较方便。
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十年前,和那时的自己对话,我会说些什么呢?
也许会先提醒十年前的自己,孩子小时候的异常状况,应该早早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小易出生的时候就有些特殊:超过预产期一周,还没有发动的信号,住院经过一系列催产措施这位小爷仍然淡定稳如泰山。一位老大夫凭经验认为可以再等等,值班的年轻大夫却不那么乐观。出于对顺产的执念,我和病房外的队友还犹豫了一会儿,最终在这位大夫的坚持下选择在万圣节的晚上剖腹产。
出院后整理资料我才注意到,住院记录上出生Apgar评分正常,但是羊水三度浑浊,宫内窘迫。后来看了很多资料我才知道,这些高危因素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,也有办法尽早介入,尽可能降低风险,但是当时没有人提醒我。究竟是先天发育的缺陷导致孩子难产,还是出生时的缺氧导致了发育的偏离?这个问题,我曾经专门咨询过专家也查过很多资料,没有定论。
小易刚出生,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。护士在新生儿回到病房的第一时间教新手妈妈如何抱起婴儿哺乳,别的小宝宝一靠近妈妈的胸就主动把头转过来寻找乳头并吮吸,小易却硬着脖子转向外面,需要大人费力地扶着他的脑袋转过来,连护士都觉得很奇怪。好几天以后他才学会主动转过脸来吃奶。小易确诊后我读到关于原始反射整合的书,里面讲到觅乳反射和吮吸反射的内容,我才恍然大悟。
当触碰婴儿的嘴部附近区域时,(觅乳)反射被引发出来,宝宝的头会转过来,移动嘴唇以至于触摸对象被吸入嘴中。这种维持生命的功能是天生的,当奶嘴或奶瓶出现在视野范围内,宝宝却不会自动向其转头,而这很快就可以学会,即从觅乳反射会发展出一个条件反射,一看见乳房或奶瓶,头就会转到所处的正确位置。
——《孩子真正的需求》
觅乳是哺乳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发展出来的本能,新生儿找到乳房才能吃到乳汁存活下来。这种维持生命的功能如此重要,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发展出了这个原始反射。而出于尚不清楚的神经发育障碍的原因,小易连这个本能也需要学了才会。
跟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,我都能听到类似的讲述。近年来全社会对于早期发育障碍尤其是自闭症的科普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,尤其是妈妈,对孩子在发育中出现的风吹草动更加敏感。
也许正在读这封信的你是全家第一个意识到孩子有点不对劲的人,在不时涌现的焦虑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还要被家人质疑是不是产后抑郁疑神疑鬼,在孩子真的确诊后又自责不已。
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十年前,和那时的自己对话,我还会说些什么呢?
请你相信妈妈的直觉,对照儿童发展里程碑,如果出现落后和偏离,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在孩子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介入,关注语言和社交互动的发展。
请你保持养育过程中的敏感,系统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,了解亲子互动在孩子心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而不是被碎片化育儿知识蒙蔽。
请你记住无论孩子有没有特殊需求,做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是一生的功课。孕育一个生命很容易,养育这个生命的过程相当艰难,更多的挑战,来自父母自己。
我想对十年前的自己和此刻在读这封信的你说: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和现在,相信成长的力量,我们和孩子都会越来越好,这是成长必然的方向。
全国热线:400-800-7718
总部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3867号宝龙城4幢JWK宝龙中心905室
雅恩健康官方公众号
雅恩家长在线
均瑶医疗成员机构
PECS中国区教学示范基地
中国康复医学会高级会员单位
中国社会企业认证“金牌社企”
残联定点康复机构(部分服务中心)
版权所有:杭州雅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浙ICP备11010231号-1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0379号